首頁 > 產經 > 正文

四大藥店營收增速均大幅下降 增速放緩競爭加劇

2021-09-03 08:42:50 來源:中國商報

近日,國內四大藥店上市公司大參林、益豐藥房、一心堂、老百姓先后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大藥店的營收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凈利潤方面,除了大參林外,其他三家藥店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不過,和過去兩年相比,四大藥店的營收增速均大幅下降。今年以來,國家發布了多重利好藥品零售的政策,但與此同時,醫藥電商快速崛起、更多外來勢力加速進軍線下藥品零售,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規模增速較高

8月30日,大參林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1-6月,公司營業收入為80.54億元,同比增長16.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9億元,同比增長1.65%。

此前三天,益豐藥房也公布了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益豐藥房實現營收74.46億元,同比增長16.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9億元,同比增長27.44%。

另外,近日,一心堂和老百姓也先后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其中,一心堂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7.01億元,同比增長11.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12億元,同比增長28.15%。老百姓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74.6億元,同比增長11.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18.38%。

今年上半年,四大藥店都新增了不少門店,其中,大參林新增了958家,益豐藥房新增569家,一心堂新增950家,老百姓新增1290家。

整體來看,四大藥店的業績都不錯,營收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扣非凈利潤方面,除了大參林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另外三家也和營收同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和其他零售行業相比,醫藥零售依然是景氣度和效益都不錯的領域。四大藥店財報發布后,多家投資機構給予了“買入”或“增持”評級。

市場迎來多重利好

醫藥零售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行業多重利好釋放,這是四大藥店保持較高增長的重要基礎。

隨著國家醫藥改革不斷深化,我國醫藥三大終端市場——公立醫院、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銷售額出現波動,市場的砝碼明顯向零售藥店傾斜。中信證券研究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藥品銷售額達16437億元,其中,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10512億元,同比下降12%,在市場總額中的占比從66.6%下降至64.0%;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銷售額1595億元,同比下降11.8%,占比下降0.3%至9.7%;零售藥店終端藥品銷售額4330億元,同比增長3.2%,總占比提升2.9個百分點至26.3%。

今年上半年,在政策層面,醫藥零售行業持續迎來新的利好。2021年1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兩定辦法),明確了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的基本條件和流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定點管理走向規范化、法治化,為零售藥店參與市場公平競爭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發布會,發布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醫保藥品的供應保障范圍,并實行與醫療機構統一的支付政策。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該文件提出,將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化改革系統聯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其中,零售藥店的社會作用進一步彰顯。

益豐藥房表示,藥品零售行業在人口老齡化、醫改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醫藥新零售模式逐步發展,行業整合提速,數字化、規范化、專業化、差異化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在新趨勢下,具備規模優勢的行業龍頭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數字顯示,2020年醫藥零售行業增速僅為0.7%,但同期醫藥零售七家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速超20%。行業分化反映出大型連鎖藥房的規模優勢帶來的強議價能力。東北證券認為,2020年醫藥零售行業出現明顯分水嶺,大型連鎖上市公司和中小連鎖的差距進一步拉開。未來三到五年,大型連鎖藥房(尤以上市公司為主)有望維持門店中高速擴張態勢。

增速放緩競爭加劇

不過,四大藥店上半年的成績單雖然亮眼,但其中也潛藏著不少隱憂。

回看前兩年同期的財報數據不難發現,今年上半年四大藥店的營收增速均大幅減緩,為三年同期最低。大參林2019年和2020年同期的營收增幅分別為28.65%和32.14%,今年的增速和去年相比下降一半。益豐藥房2019年和2020年同期的營收增幅分別為68.65%和24.65%,三年內增速不斷下滑。一心堂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分別增長了17.90%和19.15%,今年的增速和去年相比下降超過8%。老百姓2019年、2020年同期的增幅則分別為24.71%和20.84%,今年增速和去年相比下降超過9%。

四大藥房營收增速大幅下滑,一方面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補貼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醫藥電商、外來勢力加速進入醫藥零售行業分羹。

近年來,醫藥電商快速崛起,發展勢頭迅猛,其中不僅有京東和阿里巴巴這類互聯網巨頭,還有一大批專業醫藥電商平臺,如平安好醫生、叮當快藥等等。這些線上平臺模式新、勢力雄厚、打法先進,正在快速蠶食線下藥店的市場份額。

以京東健康為例,2020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193.8億元,同比增長78.8%。今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其最新公布的財報,上半年京東健康總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55.4%。和線下連鎖藥店龍頭企業相比,京東健康不僅規模更大,增速也是線下連鎖藥店龍頭企業無法企及的。與此同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醫藥電商巨頭還在不斷進行大量的技術和市場投入。

而與醫藥電商巨頭形成鮮明對比是,線下醫藥零售龍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的待提升空間巨大。從四大藥店的財報數據來看,其資金投入主要用于市場營銷,而在著眼未來的研發方面的投入極少。今年上半年,大參林和一心堂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分別大幅增長了641%和661%,但也分別僅為664萬元和380萬元;老百姓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僅為58萬元。

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加上國家政策層面的推動,我國醫藥零售市場潛力巨大,集中度偏低的行業也將面臨新一輪整合和洗牌。未來機會和風險并存,四大藥店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記者 張濤)

關鍵詞: 四大藥店 營收 外來勢力 行業競爭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