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新的央企集團呼之欲出 戰略性重組加速推進

2021-08-26 20:42:16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攻堅之年,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正進一步提速,新的央企集團呼之欲出。

國資委8月25日召開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工作媒體通氣會。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國資委以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并購、“兩非”(非主業、非優勢)剝離和“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清退、“壓減”為五個著力點,有效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不斷優化。

關于下一步工作,翁杰明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根據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這已是一個多月來國資委第三次公開提到“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

物流、輸配電裝備制造等領域成為重點。第一財經了解到,我國輸配電裝備制造領域新央企組建實施方案已上報待批,由中國西電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等電力裝備企業重組而成的新央企即將官宣,資產總額將超千億。

戰略性重組加速推進

推進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十九大以來,央企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加速,先后完成了一批資產規模大、影響深遠的重組項目,共涉及6組12家央企。

2019年11月26日,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重組而成的中國船舶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今年7月,“南北船”旗下中國船舶、中船科技、中船應急、中船防務、中國重工等9家上市公司發布的控股股東股權無償劃轉公告稱,中國船舶集團將成為公司的間接或直接控股股東。

中國船舶集團副總經理錢建平在通氣會上透露,“兩船”重組境內外反壟斷審查工作全面完成,重組各項工作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

錢建平介紹,集團已經推進實施了總部機構改革,船海服務業和智庫咨詢機構專業化重組整合,地區公司區域化整合實體化改革,新組建重大工程管理中心、未來發展研究中心和裝備保障中心等重要改革事項,后續將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重組、科技創新體系重塑、上市公司整合融合等深層次改革工作。

翁杰明表示,這是應對國際造船業整體產能過剩,提升我國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積極舉措,對國際造船市場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重組整合了行業優勢資源,艦船研發制造進展大大加快,企業經營效益大幅提升。重組后的新集團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居世界造船集團第一,企業市場地位更加穩固、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第一財經還了解到,中國船舶集團的總部將遷往上海。8月24日,上海市政府與中國船舶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集團將加大在滬發展力度,加快在滬產業布局調整,大力推進船海創新資源在滬集聚發展,努力提升船海裝備產業發展能級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助力上海城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除了“兩船”重組,在糧食安全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背景下,中化集團、中國化工通過重組實現強強聯合,切實增強央企在種源、化工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重組后的中國中化加快資源整合、強化技術創新,“兩化”農業種業板塊整合已經完成,為實現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保利集團重組中絲集團、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也有序推動了國有資本向優勢企業集中,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央地合作開展并購

重組整合不只體現在央企之間,也發生在央地國企之間。

8月20日,鞍鋼集團重組本鋼集團大會在遼寧鞍山召開。遼寧省國資委將所持本鋼51%股權無償劃轉給鞍鋼,本鋼成為鞍鋼控股子公司。

早在2005年8月,兩者就重組成立鞍本集團,但因分屬國務院國資委和地方國資委,未就資產重組方式達成一致,重組僅限于掛牌、并表,沒有進行實質性整合。

此次正式重組后,新集團將以年產粗鋼6300萬噸的產能規模位列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僅次于中國寶武和印度的安賽樂米塔爾,成為又一個鋼鐵“巨無霸”。

鞍鋼集團副總經理王義棟在通氣會上表示,鞍鋼重組本鋼的16年僵局被打破,將為促進東北全面振興發揮央企“龍頭”作用。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鞍本重組后,在鋼鐵主業同質化方面可以有效整合,發展優勢產品,淘汰落后產能,并避免重復的建設及研發投入,在采購、生產、銷售、研發、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協同發展。同時,鞍本重組后擁有近百億噸鐵礦石資源儲備,通過統籌規劃和技術互補,將加快國內鐵礦資源的開發步伐,有助于提升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重組過程中,國資委會同各方打出了一套六措并舉的改革“組合拳”,包括“推動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增資參與鞍鋼股權多元化改革、遼寧省無償劃轉51%股權給鞍鋼、有序推進本鋼債務重組、積極引入優秀民營企業參與本鋼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鋼鐵板塊和鐵礦石板塊整合運作、同步建立市場化機制工作方案”等,打造央地國企綜合性改革示范。

在本輪國企改革中,中央企業利用地方國企改革的契機,以股權紐帶與地方國企深度綁定,加速滲透地方市場,已成為近幾年國內并購主要呈現的方式之一。比如綠地集團先后并購貴州建工、西安建工,中國中鐵先后并購重慶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江西省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招商局集團整合遼寧港口集團等。

國資專家分析,央地合作有望實現雙贏。央企一方面借此強化了主業、提升了市場份額,同時也為其在地方開展項目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和本地化資源。地方國企被收購后通過對接央企的管控體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借改革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了企業整體競爭力。預測“十四五”期間,地方國企改革將更多地與央企開展資本聯動。

適時組建新的央企集團

“十四五”開局之年,央企重組整合步入新賽道。國資委最近在多個場合指出,積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

翁杰明在通氣會上再次強調,根據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需要,結合產業發展實際,適時組建新的中央企業集團,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計民生、提供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建設和公益性的行業領域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第一財經了解到,我國輸配電裝備制造領域新央企組建實施方案已上報待批,由中國西電集團、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等電力裝備企業重組而成的新央企即將官宣,資產總額將超千億元。

南瑞集團旗下三家制造企業也將剝離,納入重組范圍。它們分別為江蘇南瑞恒馳電氣裝備有限公司、重慶南瑞博瑞變壓器有限公司和江蘇南瑞泰事達電氣有限公司。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這次重組整合將切實推進落實輸配電領域主輔分離改革,塑造電力裝備產業良性競爭發展新格局。專業化整合央企電力裝備業務資產,也有利于形成集聚發展合力,加快電力裝備制造能力提升。

關于央企結構調整和重組的下一步工作,翁杰明提出了五方面重點任務:一是聚焦服務國家戰略部署,穩步推進中央企業集團重組。穩步推進物流、輸配電裝備制造等領域的資源整合。二是聚焦國有資本布局和產業發展需要,做好新央企組建和接收。在2022年底前完成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劃轉國資委管理。三是聚焦規范投資并購行為,有效提升中央企業并購工作質量。四是聚焦主業實業,加大“兩非”“兩資”清退力度。五是聚焦協同效應發揮,強化重組后的整合融合。(祝嫣然)

關鍵詞: 中央企業重組整合 重組整合 戰略性重組 央地合作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