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小龍蝦賣出湖北 “數據”里面挖出“寶藏”
2021-07-27 11:38:00 來源:湖北日報
“僅僅憑借小龍蝦的發貨數據,就通過手機銀行成功申請100萬元貸款。這下子可以把更多的小龍蝦賣出湖北了。”7月2日,在潛江后湖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內,楚小龍商貿經營部負責人彭飛成功申請到100萬元眾邦銀行“農鏈貸”融資。
分揀、打包、發貨……在小龍蝦交易中心市場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包括彭飛在內的數百家經紀商和養殖大戶十分忙碌,一車車鮮活小龍蝦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成為湖北小龍蝦“賣全國”的重要平臺。
養蝦賣蝦,周期性“缺錢”
作為中國小龍蝦養殖第一大省,湖北的產量占到了全國一半左右,而地處潛江的交易中心則把湖北15%的小龍蝦銷往了省外。
今年以來,我省圍繞重點農業產業鏈著力強鏈、補鏈,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增收。讓更多湖北小龍蝦爬上全國各地的百姓餐桌,是做強小龍蝦產業鏈的前行方向。
然而,由于農業的季節性強、市場主體規模不大,缺資金一直成為困擾蝦農、蝦商做強產業鏈的難題。
“資金多少,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收購、銷售規模。目前一天發貨7000斤左右,回款一般要7天以上,一天墊資就要20多萬元。” 彭飛說,現在每天要現款從蝦農的蝦田收購小龍蝦,發給省外的長期合作客戶,往往有7-10天的回款賬期。
“養殖小龍蝦,到10月份就要儲備飼料了,我們有2000畝養殖基地,資金壓力很大。”養殖大戶熊祥對記者說,養蝦一年一個周期,在購買飼料、土地流轉過程中,面臨較大資金壓力。
“數據”里面挖出“寶藏”
對銀行來說,準確評估蝦農、蝦商的資金需求和還款能力至關重要。傳統貸款模式,看的是有無抵押物。然而,蝦農蝦商一般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做養殖、銷售產業鏈,讓更多湖北小龍蝦“游出去”?
作為誕生在互聯網時代,注重網絡、數據技術的武漢眾邦銀行,在一番市場深度調查后,在數據中發現了“寶藏”——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信用,而蝦農、蝦商們的交易數據里,就藏著“寶貝”。
記者在市場內看到,小龍蝦分揀后采用市場統一標準的泡沫箱打包。留有氣孔的泡沫箱里放置一塊2公斤重的冰磚,裝入的25公斤活蝦可存活48小時。它們通過市場自建的“蝦谷快運”物流體系,夕發朝至,發往全國480余個城市的餐館酒店、水產市場。高峰時期,市場每天發往全國的鮮活小龍蝦超過1500噸。
一天天的發貨,積累起大量的物流數據、交易數據。在武漢眾邦銀行看來,這就是“信用”和“資產”。通過分析“發貨單”,結合市場行情,為商戶自動生成可信度高的“財務報表”。憑著交易、發貨數據,蝦農、蝦商就能輕易、及時獲得貸款。如此,這些數據可換來真金白銀融資的“寶藏”。
銀行直連市場,提升了交易量
作為全國首家互聯網交易銀行,眾邦銀行揮智能化優勢,立即著手構建數據模型,為蝦農蝦商設計線上融資方案。眾邦銀行行長程峰說,銀行深度共享市場交易數據,能精準測算商戶的貸款需求和還款能力。
于是,為小龍蝦交易中心量身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農鏈貸”迅速出世。通過實時獲取蝦農蝦商們在“蝦谷快運”的發貨數據,整合市場價格、歷史交易數據等,經眾邦銀行風控模型自動審批,可快速、有效、精準地核定出授信額度。商戶們申請貸款,只需要進入手機銀行,按照提示完成身份識別、信息錄入,線上簽署貸款合同即可提用資金,過程僅需3-5分鐘,一舉破解了周期性資金需求難題。
“農鏈貸”7月2日上線后,一周時間內即已給予商戶授信2000余萬元。眾邦銀行計劃三年內為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綜合授信30億元,全力支持湖北小龍蝦產業鏈補鏈、強鏈。
把直連市場的產業數據,變成真金白銀的信用融資,為湖北重點農業產業鏈壯大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據介紹,近年來,眾邦銀行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成熟的供應鏈金融科技運用到湖北鄉村振興產業中,為香菇、茶葉等湖北重點農業產業鏈提供了源源定向金融支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陽春)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