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國企煥發出新活力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2021-06-16 10:25:09 來源:山西日報
太原城南,山西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專注于高效節能電機,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老牌國企煥發出新活力。YE4系列電機通過中國節能產品認證,被評為國家第五批綠色設計產品,進入國家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獲評“能效之星”產品稱號。今年1至5月,該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4.43億元,同比增長133%。隨著高效電機與系統節能產業研發制造基地建設提上日程,自動化、智能化工廠將從藍圖變為現實。
太原城北,中北高新區(原太原不銹鋼產業園區)于2020年4月正式完成更名后,主導產業調整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成功引進的上海喆航直升機項目占地60畝,總投資20.13億元,今年底將完成第一批樣機下線,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打造山西直升機研發制造基地。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太原強。太原市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等主攻方向,新老“鍋灶”雙向發力,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工業高質量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
太原是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工業是太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太原市委將工業強市提升到戰略層面,列為七大發展戰略之首,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點實施傳統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新興產業強引擎工程和未來產業先手棋工程。
6月11日,世界首臺單機容量最大、以農業廢棄物為燃料的生物質熱電聯產機組投運,標志著太原鍋爐集團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生物質發電領域取得新突破。太鍋集團走過了一條很不平坦的逆襲之路,通過與清華大學岳光溪院士團隊20多年艱苦的產學研合作,先后推出了三代循環太鍋集團流化床鍋爐技術和產品,把中國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提升到了國際領先地位。
今年前5個月,該集團完成銷售訂貨超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副總經理簡強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太鍋集團將緊緊抓住“碳達峰、碳中和”的機遇,通過新一代多元燃料、超高能效、爐內超低、智能控制的低碳戰略規劃,實現向“做精主機,穩定系統,拓展產品,構建熱電能源供應全產業鏈商業模式”轉型升級。
太原孔雀油墨廠搬遷改造項目總投資2.64億余元,將于今年底完工;太原工具廠向高端刀具市場進軍,“十四五”末力爭實現產值10億元……
重新煥發老工業基地風采,國企發力,民企給力!
清徐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7674畝、總投資300億元的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主導產業以綠色焦化、精細化工、煤化工新材料等新型煤化工為主,現已具雛形。隨著項目逐步投產達效,預計“十四五”期末可實現工業產值500億元。
園區內,上榜2020山西民營企業制造業20強的美錦、梗陽、亞鑫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新建項目各有側重,首尾相連,環環相扣,建成后將共同與陽煤化工新材料等產業園建立起橫向聯系、縱向延伸、循環利用的產業布局,形成完整的精細化工循環產業體系,由此帶動企業由傳統焦化企業向“以化領焦”實現煤焦與精細化工及化工新材料產業相結合的華彩蝶變。
以創新為第一動力,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太原市匯集了全省52%的高等院校和53%的科研院所,擁有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太原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連續三年投入10億元科技專項資金、10億元人才發展資金,新增10億元工業轉型升級資金、5億元新動能發展資金,支持各類主體創新創業。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山西產業基地、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等重大創新平臺開工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17年的321家增加到8726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380家增加到2132家,呈井噴式增長。
國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學院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市政府、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和中北大學共建,是中國科學院第一所有地方高校參與的科教融合學院。
太原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籌建工作領導小組,舉全市之力推進籌建工作,目前學院進入全面建設階段,主體今年完工,將于2022年7月交付使用。學院以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和利用、新型功能炭材料和金屬材料為特色,努力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特色鮮明、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影響力的科教融合學院,為山西創新驅動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新是企業的靈魂,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以釀造食醋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紫林醋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革新,自主研發智能發酵一體機,將原來的開放式自然發酵提升為智能控制的發酵罐完成醋酸發酵、熏醅和淋醋三個工藝環節,發酵周期縮短一半以上,產品質量優于原有工藝,同時節約了能源,降低了污染物排放,走出了一條現代化生產與傳統工藝有機結合的新路子。該公司擁有山西省企業技術中心,承擔農業農村部國家高粱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食醋發酵科學與工程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等建設任務,被工信部中小企業局評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以轉型項目支撐“六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創產業處于核心和關鍵地位。太原市聚焦“六新”突破,強化“搶灘”意識,全力打造信創產業,在轉型發展蹚新路上彰顯省會擔當。
今年5月,在晉陽湖·第二屆集成電路和軟件業峰會中國長城展位上,長城自主創新的第一項重大成果、堪稱“標桿級工業文物”的我國第一臺高級中文微型計算機長城0520-CH格外引人關注。
更為可喜的是,中國長城持續深化、拓展與太原市的合作,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長城計算機電源、長城電源總部項目3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助力太原信創產業駛入快車道。
“從開工建設到整機下線,僅僅118天,中國長城智能制造(山西)基地項目創造了中國長城速度、山西速度!形成芯片、CPU操作系統、主板、元器件、整機、服務器、工控電源、研發及解決方案為一體的產業鏈。我們與院士專家團隊聯合打造的長城信創基礎適配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將強化前沿技術部署,提供科技人才支撐。”山西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行業總監張來英十分感慨地說。
山西大地紫晶信息產業公司采用的藍光存儲技術具有壽命長、容量大、成本低、安全可靠性高等獨特優勢。繼2020年4月在太原投資10億元建設新基建大數據共享平臺后,今年將在太原投資45億元建設大地紫晶可信存儲信創產業園,為山西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數字信息存儲應用服務,建設全國可信存儲示范基地。
太原市外來投資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全市簽約10億元以上大項目23個,占比54.8%。太原第一實驗室、中國長城電源業務、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華北總部基地、遠望神飛無人直升機(一期)、華為(太原)軟件學院等一大批優質項目簽約落地,為高質量發展蓄積新動能。
以“放管服效”改革為抓手,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連日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太原)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景輝帶領團隊持續奔忙在太原產業研發基地建設一線,忙碌之中更多的是欣喜:項目自5月落地以來,7天時間完成1000平方米機器人展廳的建設;5天時間在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區完成生產線初期建設。劉景輝介紹說:“有關方面主動高效的服務使我們對‘太原速度’有了切身體會。利用3至5年將基地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我們信心滿滿。”
剛剛發布的《太原市優化營商環境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爭創營商環境指標“標桿市”。其中,圍繞打造開辦企業“太原模式”,將持續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全面實現各種類型的企業申請、受理、核準、發照、公示等環節均通過網上傳輸電子數據,進行無紙全程電子化登記。開展線下涉企證照“一口受理、并聯辦理”改革,企業按一份清單要求交齊材料即可申請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實現“最多跑一次”。
太原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合成加工、綠色能源、高品質消費品五大產業集群。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水平現代化,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重點打造4個千億級支柱產業鏈,著力構建4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鏈,超前布局4個未來產業鏈,形成一批縱向關聯、橫向耦合、綜合競爭力強的優勢產業鏈。
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加快實現從產業結構單一到多元化、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資源優勢到制造和服務優勢的戰略性轉變——太原市工業強市目標堅定,步伐堅實,為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積厚成勢。(記者 楊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