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蔓延到什么時候才會緩解呢?專家:已經很難快速扭轉
2021-03-26 14:39:14 來源:央視財經
近日,美國芯片產業敦促拜登政府和國會采取行動、提供資金支持。芯片短缺蔓延到哪些領域、什么時候才會緩解呢?
財經觀察員陳茜:
由于美國疫情的關系,所有員工現在都在家辦公,所以英偉達的這個巨大辦公樓目前空空如也。英偉達最新的財報顯示,受益于新冠疫情期間各個產業對芯片的強勁需求,去年第四季度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公司表示,芯片短缺的問題確實限制了旗下產品供貨。
芯片的短缺目前正反應在諸多產業上。比如在汽車制造上,通用、福特、豐田、日產和大眾等都不得不縮減汽車產量,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計,今年的芯片短缺將使全球汽車行業的收入驟減超過600億美元、芯片短缺使得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少生產67.2萬輛車,其中在中國會少生產25萬輛。而不光是汽車行業,芯片短缺將導致從像蘋果手機和索尼游戲機等電子設備,到醫療設備,再到技術和網絡設備的眾多產品的普遍短缺。
目前,為了應對短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宣布將其2021年的資本支出預算增加到280億美元來新建用于芯片制造的晶圓廠。然而,業內人士擔心,遠水解不了近渴。
財經觀察員陳茜:
增加芯片供應并非“增加一條生產線”那么簡單。這也是為什么本次的全球芯片短缺并無迅速的解藥,而市場預期短缺情況將會持續到2022年。
美國英偉達自動駕駛部產品經理王崇宇:
全球對于芯片最關鍵的組件短缺將很容易持續到年底,解決方法無非是在現有晶圓廠中增加產能或者是修建全新的晶圓廠來生產新組建,而在現有晶圓廠中增加產能非常復雜并且耗時。
根據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美國半導體公司占全球芯片銷售額的47%,但全球芯片制造只有12%發生在美國。要知道,這個數字在1990年的時候是37%。也就是說,過去30年的時間,美國為了追求高效的芯片研發,使得半導體生產能力一路下滑。
財經觀察員陳茜:
有業內分析認為,美國的芯片制造改革可能不太容易,一是美國的芯片制造技術已經大幅落后于其他地區、追趕需要大量投資;二是因為,目前像英偉達等“無廠半導體公司”所采取的芯片研發加海外代工廠生產這樣“降低制造成本以尋求最高創新效率”的成熟模式,已經很難快速扭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