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并不遙遠 冰雪產業前景廣闊
2021-01-31 14:36:48 來源:經濟日報
伴隨著消費升級的步伐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冰雪運動熱度不斷提升。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冰雪運動、冰雪消費的大軍之中。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1)》預計,2020至2021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次將達到2.3億,冰雪休閑旅游收入將超過3900億元。
冰雪運動并不遙遠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冰雪運動是個很專業、很有挑戰性的運動,需要買雪具,需要開很遠的車去雪場,需要報專門的課程。實際上,不完全如此。
家住北京朝陽區呼家樓街道的劉銘一家,冬天最開心的事莫過于周末一家三口去雪場滑雪。經過三年堅持,劉銘6歲的兒子如今已經能嫻熟地掌握基本的滑雪技能并且很享受滑雪帶來的快樂。劉銘告訴記者,滑雪運動的門檻并不高,從費用上看,雪場門票的價錢從100多元到300多元不等,初學者一般無需購買雪具,可以直接到雪場租用;從學習難度來看,如果跟著專業的教練,通常學習個三五節課就可以自己上簡單的滑道了。
“如果有興趣一直玩下去,可以置辦一套自己的雪具,入門級的3000元至5000元就可以搞定,與羽毛球、網球等運動所需要的花費差不多。”劉銘說。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漆云蘭看來,近年來冰雪運動的蓬勃發展正是我國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未來15年可能達到8億人,以三口之家年均收入10萬元至15萬元為標準,我國正處于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服務消費是消費結構升級的主要增長點,這無疑為冰雪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和緊鑼密鼓的籌備,使得人們可以近距離地了解冰雪文化,走進冰雪運動,冰雪消費有望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新消費項目。
我國高度重視冰雪產業發展,據統計,近幾年國家層面出臺的涉及冰雪旅游方面的政策超過14項,內容涉及冰雪消費、冰雪運動、冰雪器材裝備、場地設施、青少年冰雪參與等。這些政策都提出要進一步繁榮和建設國內冬季冰雪旅游大市場,為冰雪運動在我國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持。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有約6700家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滑雪、滑冰、冰球、冰壺、冰雪運動、雪上運動、冰上運動等與冰雪運動相關的企業,其中有限責任公司占比超過70%。2020年,我國共新增超過1000家冰雪運動相關企業。
消費體驗逐步提升
當前,隨著人們參與群眾性冰雪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一批高質量的滑雪場、冰雪旅游度假區在全國各地涌現。
這一點劉銘深有感觸,“這幾年國內雪場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長足發展”。以北京為例,在遠郊區比如懷柔、平谷、門頭溝等地,遍布著大大小小的雪場,車程基本在1小時左右。如果希望玩得更深入一些,還可以直奔河北崇禮,新修通的京禮高速、京張高鐵,都大大拉近了兩地的距離。
《2019年度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有770家雪場,國內滑雪場的滑雪人次由2018年全年的1970萬上升到2019年的2090萬。從雪場質量看,目前,我國有架空索道的雪場達到155家,垂直落差超過300米的雪場有26家,落差在100米至300米之間的雪場有142家,雪道面積超過30公頃的雪場共計30家。
除此之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人們更加注重消費體驗,這倒逼冰雪旅游市場向著周邊化、親子家庭化、品質化方面發展。記者注意到,崇禮地區的一些新建雪場都是綜合性休閑娛樂場所,酒店、購物、美食等一應俱全,可滿足人們長時間滑雪和度假的需求。而且,酒店都與雪場無縫銜接,可以實現滑進滑出,還提供雪具的寄存、養護等服務,不少酒店還增加了滑雪模擬器、自助票務機等。
硬件設施齊全了,滑雪技術問題怎么解決?
魔法學院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滑雪培訓機構,創始人張巖原本也是一名資深的滑雪愛好者。他在多年的滑雪以及培訓中發現,我國落后的滑雪教學嚴重阻礙了滑雪產業的發展。2014年,他創辦了魔法學院,引入美國的滑雪教學體系,希望能為普及中國的滑雪運動做點事情。
張巖說,這幾年明顯感覺國內滑雪氛圍越來越好,尤其是青少年參與的熱情高漲。目前,他每年的3000多名學員中,一半以上是青少年。
“這和國家政策引導是分不開的。”張巖說:“一方面,雪場等基礎設施的普及,為人們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國家積極推進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一項體育運動只有在青少年中鋪展開來,未來才具備發展潛力。”
冰雪產業前景廣闊
位于北京東四環的迪卡儂大郊亭店,近來推出了“冰雪專場”,各式各樣的滑雪裝備讓人看著就有試一試的沖動。
記者注意到,在眼下這個季節,相比其他運動,店里的滑雪裝備區域最受歡迎,前來挑選的顧客絡繹不絕,而且基本上都是家長帶著孩子一同前來。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打算利用這個寒假提升一下女兒的滑雪技能,因此來給女兒換一套高階裝備,“然后再報一個冬令營系統學習提升一下滑雪技術”。
阿斯特羅是一家有6年歷史的經營滑雪裝備的公司,他們代理了全球六七家知名品牌的雪具。公司創始人谷雨告訴記者,之前他一直做雪具批發,看到這幾年滑雪器材市場需求很旺盛,于是2019年11月在崇禮開了一家實體店。盡管因為疫情受到一些影響,但經營情況還可以,去年一年銷售額有五六百萬元。谷雨對未來中國的滑雪市場很有信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內冰雪運動的活力被激發了出來,滑雪群體的基數越來越大,人們滑雪技能提升了自然會對裝備有著更高的要求”。
從政策層面看,滑雪裝備產業得到國家大力支持。2019年6月,工信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要提供完善的冰雪運動休閑設施,滿足大眾的冰雪消費需求,促進冰雪裝備器材推廣應用。《計劃》預計,到2022年,中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2019年4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提出要積極培育市場主體,發展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冰雪產業企業。
漆云蘭認為,目前,我國尚未形成面向大眾的規模化、品牌化冰雪運動生產、經營企業。冰雪運動的季節性強,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有一定的裝備要求,有些項目還有一定的風險,這就對運動場所、設備和運營企業提出了較高要求。在這方面,我國冰雪產業企業仍在培育發展之中,未來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
客觀來看,盡管這幾年我國冰雪產業發展迅猛,但是底子太薄,整個產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隨著冬奧會的帶動、國家政策扶持、資本進場以及公眾參與度的提高,冰雪產業將是一個增量市場,假以時日,產業鏈體系成熟和完善起來后,未來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本報記者 常 理
關鍵詞: 冰雪運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