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經 > 正文

稀土產業只“稀”不“土” 未來如何構建完善的數字化交易模式?

2020-12-29 10:13:11 來源:科技日報

12月21日,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以下簡稱稀交所)順利完成了協議交易市場2012合同貨物交收工作。本次貨物交收的品種包括氧化鏑、氧化鐠釹、氧化釔、氧化釤、氧化鐿、氧化銩等。

稀交所平臺滿足了稀土企業對稀土現貨的需求,為稀土企業提供了多種方式的貨物采購、貨物銷售渠道,切實保障了稀土企業的利益。

然而,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流通分會會長周旭介紹,我國稀土企業的現狀是大多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產業鏈低中端的加工生產環節,技術水平和利潤水平較低;企業散、小、弱,且未能形成產業聯盟,在采購價格、銷售價格的制定上均無話語權;生產經營易受國際市場影響,國際市場競爭力較低。

這些現狀造成了一個困境:國際金融寡頭、行業壟斷企業和國際炒家,在能源、資源和原材料發起價格戰,從而在全球資源配置上對國際市場和營銷網絡加強控制,兩頭夾擊之下,我國企業只能被迫接受國際炒家的最后定價。

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辦公室主任李殿卿表示,加速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現代稀土產業體系,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盡快實現稀土資源和產品交易的數字化甚為必要。

周旭說:“稀土產品現貨電子交易市場主要側重于圍繞全產品生命周期的全產業鏈服務集成和全流程供應鏈協同管理,應重點從三方面進行創新。一是數字引領的模式再造,二是協同整合的能力再造,三是降本增效的服務再造。”

未來,對于如何構建完善的數字化交易模式,周旭有自己的見解:數字經濟是理念,平臺經濟是方法,現代供應鏈是模式。未來要從形成一套數字發展理論、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制定一批行業標準、研發一個服務平臺、培育一批試點示范企業、建設一個協同創新網絡方面多多發力,提高供應鏈協同效率。以平臺為核心完善供應鏈體系,增強供應鏈協同和整合能力,創新流通組織方式,提高流通集約化水平,讓數字經濟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張景陽 通訊員 李寶樂

關鍵詞: 稀土產業

本網站由 財經產業網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23326號-29
聯系我們:85 572 98@qq.com